我国养老金结余将在2035年耗尽?您的养老保障计划或许可这样解决!
最近,一则关于中国养老金将在2035年被耗尽的新闻迅速引爆互联网。新闻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未来30年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尽管随后,人社部对此进行了“辟谣”,强调我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不过从长期来看,我国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金缺口, 并且在养老金隐性债务、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等问题上存在诸多隐患和挑战。而且随着个人寿命的延长,这一缺口的数字还将持续飙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通常国际标准当中,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即被认定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生育率低的原因,因为大家连自己的养老都无法保证,更何谈去供养一个孩子?
德国人为什么不担心养老问题?
据了解,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养老保障是其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申请者青睐德国,将其作为自己移民的目标国,很大程度上正是考虑到这一点。
德国“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的理念,是通过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来实现的。
德国养老体系的设计理念与基于税收的养老体系不同,主要是保障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与工作期间相同,而不是确保老年的生活水平不低于贫困线。因此,德国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和整个工作期间的平均劳动力收入呈正相关,养老体系几乎起不到资产再分配的作用。
德国人向养老金体系的支付通常被理解为缴付而不是“纳税”,因而德国养老金体系被称为“退休保险(retirement insurance)”,这不同于美国所谓的“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Altersvorsorge)始于1889年颁布的《养老金保险法》。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很多国家建立养老保险体系的典范。如今,德国的养老保险分为3个层次:法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养老保险。
1. 法定养老保险:德国居民的退休金大部分来自于此。覆盖近90%的从业人员,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该险种属强制性保险。
该险是将在职劳动者的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已经退休者;作为缴纳法定养老金的对价,在职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时,同样有权向政府领取退休金。退休金的数额取决于员工投保时间的长短和退休前工资的高低。
2.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是由各企业提供的一种福利,这项福利的费用完全由企业负担,企业一般把这笔费用存入保险机构,职工退休后每月可领到企业养老保险金。养老保险金的数量各企业不同,企业养老金一般相当于净工资的4%左右。
3. 个人养老保险:私人人寿保险由职工自愿在商业性的保险公司投保。职工每月交纳一定的保险费,投保到65岁。如果在65岁前不幸身故,保险公司就按约付给其家属保险金。
若65岁时本人还健在,则可从保险公司领到一次性或按月付的保险金。人寿保险是一种既具有保险保障,又具有储蓄性质的保险,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笔补充的经济收入,所以参加人寿保险的职工相当踊跃。
而德国人的养老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其中最主流的养老方式有三种:家居护理型养老、老年住区式养老,和养老机构型养老。
目前德国共有1.24万家养老机构,包括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其中以老年公寓为主。由于德国可以提供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住区服务,所以多数德国老年人都在最后时刻才选择入住养老机构。
另外,德国还特有“时间储存”养老制度,年满18岁的德国人可以到老年公寓义务服务,免费照顾老年人,其做义工的时间将由老年公寓定期统计,交由政府当成一项数据储存起来,将来入住老年公寓时,自己从前为老年公寓义务服务了多少时间,就可以享受相应时长的义务服务。由此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互助循环。
三种保险制度相辅相成,三种养老模式三管齐下,德国从普通家庭到中产阶级,再到富裕人士,都有可以选择的养老模式,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无所忧。德国如此健全的养老制度,越来越受到准备移民的外国精英人士的青睐。那么,您的养老保障计划或许也可以这样解决!
相关项目
我们会对您的电话严格保密,请保持电话畅通。
公休假日可能会顺延,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