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移民的推荐书单
读书,读懂美国
1. 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近距离看美国,是一套老书了,也是很多年前读过的。今天,放在推荐清单里,就是因为这套书对于认识美国司法宪法民主制度的启蒙作用。
作者林达,据说是夫妻倆的共同笔名,上山下乡的老知青,文革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现在美国定居。作者的笔触,细腻平实,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却又不流于表面。
至今还记得,对当年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杀妻案的介绍,赢了刑事su讼的辛普森,却输了民事su讼,不得不支付大笔民事赔偿。也因为此,今天我们在观察EB-5欺诈案时,能看到SEC的民事su讼,FBI的刑事su讼,两套独立的流程。譬如:芝加哥会议中心案,已经走完了民事和刑事两个流程,CIIF案却由FBI牵头,刚刚开始刑事流程。
入门作品,故事性很强,读起来不容易打瞌睡。
2. 罗马人的故事|盐野七生
盐野七生,是旅居意大利的日本作家。盐野七生自1992年开始,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
女性,写大部头历史书,很少,这套书的优点也是,易读,故事性叙述,引人入胜。全16册,前后这套书,本人大概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从一个冬天读到另一个冬天。
了解美国的制度,追本溯源,得从罗马开始。
今天,我们往往纠结于9.30,纠结于EB-5的日落条款(Sunset Clause),而这种法体系,就是来源于古罗马帝国。
日落条款,即法法中附有一定的有效期限的条款。含有日落条款的法法要求:条款所规定的期限一到就必须重新检讨其存废,否则该法法久应当如落日西沉般失效。
每年9.30,一年一度狼来了,实属2000年前,罗马人埋下的种子。
读了这套书,发现在很多方面,美帝国与古罗马帝国非常相近。
移民制度。罗马帝国的国籍,大政分为两种:罗马公民权和拉丁公民权。罗马一直有着严格,但又开放的国籍制度,其属国的各个阶层的优秀人士,都有机会通过努力,获得罗马公民权,这点从历届罗马皇帝的出生地,也能够看出来,逐渐从罗马、意大利等核心地域扩散出去。一个良好有效的移民制度,能过为罗马帝国输送各地的精英人才,为期抵御外强(主要是来自北部逐年向南迁徙的蛮族),提供了最有效的机制保障。
但是,公元212年,罗马昏君拉卡拉卡,也许是因为税收的因素,将罗马公民权授予了帝国境内所有的自由民,自此再也不需要努力就能成为罗马公民,这被认为是罗马衰败的起点。
今天,反观美国,只要移民制度还是顺畅有效的,美国绿卡还有吸引力,就能每年为美帝国输送大量的全球精英,个人认为只要这套体制还完整无恙,谈论帝国末日都还为时尚早。
还有点,从行省百姓中招募的辅助兵,在服役满25年后,就可以入籍为罗马公民,并且可以世袭给子孙,保证了兵力的充足供应。今天,为了充当好世界警察,海外驻兵的需求,美帝的当兵入籍制度,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罗马人的故事,读起来是欲罢不能,16册,只嫌太少不嫌太多。
3.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威廉.曼彻斯特
今天刚刚收尾的一本书。前后读起来,也耗时2年左右。刚开始贪心,中英文版并进,抗不住英文读起来吃力,开头没多久就搁下了。转了一圈之后,再回来时,放弃了英文,只读中文,一套4本,也是花了几个月的时间。
从1932年罗斯福上台,一直写到1972年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整整40年的美国历史。作者从总统为主要着眼点,描写了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
这40年,是美国从一个二流国家,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40年。作者在纪录,大萧条、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等历史大事件中,反映了美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变迁,围绕着总统在历史漩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深深的无奈。
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美国,在几十年前也并非想当然地如此,不管是工会运动,还是种族运动,都是在这几十年,美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演变完善的。而总统,国会,司法体系,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但是也是局限的作用。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看到,川普上台的改革举措的推进相当不顺利,但这绝非孤例。回头看,当年罗斯福上台初期的新政,几乎样样被国会驳回,推进异常艰难。
文章最后,以1972年1月20日,尼克松在一片越战游行示威的混乱中宣誓就职,而此时“水门事件”的真相即将曝光,的历史画面中结尾。作者引用,当年麦卡锡主义盛行的黑暗中,一位大学校长的证词,当时讼师问他美国于他有何意义而言,他说:“有与众不同的权利”。
理解美国政治社会的形成,光荣与梦想,是一套可读性非常强的书。
4. 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
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以前聊过,与美国无关,对于选择项目,个人觉得一直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首先设问:为什么是欧亚大陆的人征服、赶走和奴役大批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
作者给出的答案之一就是,各个大陆在可供驯化的动植物的数量上的不同,在8000多年前,人类可以利用并驯化的动植物的差异,这决定粮食生产的起源,并最终使得欧亚大陆的人类发展,超过现代人类的起源地非洲,以及澳洲和美洲大陆。请注意的是,驯化和驯养是两个概念,譬如,大象被人类驯养,但是一直未被真正驯化过。
植物的驯化,需要:
合适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还有产量高、雌雄同株自花传粉(以保持有利的基因变异)等生物条件。
而动物的驯化则提出更高的要求:
1. 食物消耗量小
2. 生长速度快
3. 能在圈养中交配繁衍
4. 性情较为温和
5. 不容易受惊
6. 具备跟随群体中的某个领袖的本能
这六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也就就是作者所说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则”。他套用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改为:“可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驯化的,不可驯化的动物各有各不可驯化之处”。
我们会对您的电话严格保密,请保持电话畅通。
公休假日可能会顺延,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