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时间: 多伦多时间: 蒙特利尔时间: 登录/注册
北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加勒比护照
圣多美
欧洲
德国
英国
希腊
意大利
法国
奥地利
爱尔兰
北欧
西班牙
葡萄牙
马耳他
塞浦路斯
亚洲
日本
新加坡
土耳其
中国香港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瓦努阿图
瑙鲁
 生活 2019.05.28 Abner

日本养老经验:大数据与机器人

老年人回归市中心,年轻人搬到郊外的独栋小楼去居住,在今天的日本愈发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如果不是上下班时间,坐在东京或者大阪的地铁上,遇到的乘客估计一半以上该是65岁以上的人,而且岁数大的人今后会越来越多。


“老了,去医院的次数,乘坐急救车的次数也就多了。我们越来越不能住在郊区或者乡下,需要住在离医院近的地方。”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井村女士说。


前些年在郊区盖老人院蔚然成风,那些老人院基本上是给能活动的老人住的,真的像井村女士这个岁数的老人,需要经常看病治疗的时候,那样的老人院绝对不能保命。所以,房子可以小一点,但老人一定要住在距离综合医院比较近的地方。


去东京郊区的老人院采访时,看到老人院的机器已经比几年前多出了许多。护士站屏幕上放出的图像,过去是老人房间里的状况,现在更多的是各个房间老人们的睡眠、脉搏、排泄等等的数据。一旦异常,机器也会及时提醒。老人院的机械化(使用机器人、大数据)该是今后养老的必由之路。


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多死”


如果说65岁以上的老人在社会总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意味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那么75岁以上高龄老人在社会总比例超过四分之一以后,一个更为特殊的情况会出现:高龄老人的增加速度开始降低,换句话说,死亡人数开始超过新加入到高龄老人队伍中的总数,老龄人、高龄老人的总数逐步变少。一个“多死”的时代到来了。


前几年日本社会还在担心老龄人口的增加,但看一下统计的话,增加并非无休止,大致到了2038年前后,日本便进入到了“多死”时代,每年纯减少十万人口,很多地方的村落将无人居住,偏僻一些的城市也开始到处是空巢,除了火葬场的生意兴隆外,包括医院在内的几乎所有产业、服务业都面临着顾客不断减少,政府无法正常提供电力、自来水的情况。大城市尚能维持,但中小城市迅速衰落,不少城镇逐渐被抛弃。


如果再往前看一下日本社会的话,现在郊区的老人院出现的问题也许会更加普遍。


日本《朝日新闻》在5月7日有这样一则报道。日本的很多供高龄者居住的住房是附带有确认老年人是否健康的义务的。75岁以上的高龄者中,有不少需要护理(日语称“介护”),卖掉城里的房子,购进这种附带确认是否安全服务的高龄者住宅,为的就是能有用上这里的服务。


《朝日新闻》向日本114个县市政府提出了公开行政信息的要求,从统计结果看,2015年1月到2016年8月,共发生事故3362起,其中最多的是骨折(1337起),此外有147起死亡事故,属于非正常死亡。


附带服务的老年人公寓,物业公司每天至少会视察一次房间,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老人从床上掉下来已经骨折或者死亡。日本的大多数情况是,老年人买断住宅使用权,但夫妇双方都死亡后,住宅归物业公司,物业公司能够将住房再卖一次。这样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老年人、高龄者能够住进附带服务的老年公寓。


沉重的医药及介护负担


笔者所了解的日本医疗保险制度是,65岁以下的人,需要负担医药费、手术费的30%,65岁以上则负担20%,75岁以上只需负担10%。没有去日本的时候,看国内的宣传,多次询问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希望得到我们比日本要好很多的结论。但实际上,不仅日本总体医疗水平、服务比我们要高,从费用负担上看,包括日本农民在内,几乎无人看不起病,其制度设计相当的完备。


但是,这样的制度设计不具有可持续性,尤其在设计制度的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大致为六十岁多一点,而现在早就过了八十岁了。人的寿命比六十年前多出了二十年,即便日本的劳动生产力在过去六十年里有了巨大的提高,但也还是让现在的制度难以维持下去。


从这两年的日本财政收入看,基本上全年的税收等于全年支付医疗保险的费用,国家要维持强大的行政机构、教育机关、国防支出,特别是安倍晋三掌握日本政权后,希望能够派军队出国作战,拿到发动战争的权力,日本一年的财政支出,基本上是全年税收的两倍,财政赤字有增无减,成为国家的巨大包袱。随着更多的日本人步入老年,医疗保险的费用会更加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


更为让日本政府感到为难的是,劳动力人数的绝对不足。日本一直不肯开放劳动力市场,以目前对劳动力的缺乏看,到2025年日本光在老年人的护理方面就会缺少37万劳动力。


在不能承受更多的医疗财政负担、极度缺乏护理方面的劳动力的时候,日本基本上不会改变目前的劳动力“闭关锁国”状态,解决现在的问题,也只能走机械化的道路。


在养老中引入大数据技术


在病历电子化以后,相关的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都在云上,去医院看病,避免了重复检查,同时不去医院,医生也能根据云上的各种信息,为患者开药治疗疾病。


有了患者在疾病方面的数据后,根据相关数据,预测患者将会罹患的疾病,及早预防,不至于病入膏肓的时候,大量用药救人。


人的健康时间越长,最后用药治病的时间就越短,社会也不会因为老年人看病而感到经济负担过重。


大数据将用药情况都记录在内,医生不可能为患者开并非患者想用的药,云在看所有医生的处方,医生也知道云在不停地监视自己的工作。社会因乱开药而造成的损失也会减少很多。


机器人全面介入介护过程


所有参与过为老年人提供介护服务的人都知道,介护中最艰难的是排便。


日本企业开发的自动排便装置,为老年人排便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能解决这个问题,等于把介护中的最大难关排除掉了。


02114abb68683797a65a4343f967c22.jpg


常年躺在床上,病人很容易生褥疮。病人是否按时翻身了,多大频率的翻身,能否预防褥疮等等,理光公司通过在病床上安装传感器,不仅预防了褥疮的产生,还能对掉到床下造成骨折、死亡事故提供警报。传感器能够将卧床病人的呼吸、心跳等情况记录下来,及时传到护士站及家属手机中,让医院及家属都能对病人放心。


老年人的锻炼、病人的康复是需要有各种器材的。安川电机本来是生产工业用机器人的企业,但现在已经开始用很大的精力去研发介护用机器人。比如该公司开发出了能够让病人锻炼手、腿等的机器人,通过不断在机器上活动,能让减弱或者丧失的运动功能重新获得用武之地。


再比如想把病人从床上换到救护车担架上,抱起病人就是一件很难干的活。日本企业发明了能够抱起30到40公斤患者的提升胳膊及大腿力量的工作服。这样很多时候一位工作人员足以将患者抱到急救担架上。


大数据及介护机器人开始大量介入日本的养老领域,今后相关研发会更多,技术进步也会更快。


日企在努力寻找合作的中国企业


进入到了“多死”阶段后,日本开发出的各种护理机械、日本的介护技术、介护机器人、养老院的管理技术等等,在日本发挥的作用开始减小,2017年以后,日本诸多企业有意愿到中国传导技术,和中国企业共同开发相关技术,在中国销售产品及服务。


介护用机器人的最大厂家安川电机,目前在和美的合作拓展中国市场。安川电机有机器人等的制造技术,美的熟悉中国市场。2025年以后,中国65岁以上人口的数量将超过2亿人,安川电机不缺乏生产相关产品的能力,开拓市场则需要中国企业的配合。


像安川电机这样的日本企业还有很多。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比日本要晚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在日本实践中证明有效的产品,大都可以拿到中国来使用。估计中日企业在养老方面的合作今后会有较快的增加,有志于将日本产品、服务用在中国养老市场上的人,应该尽可能了解日本的相关产品,将成功的产品、服务尽早引进到中国来。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到版权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yu@yimin11.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为 移民11,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本文连接
http://www.yimin11.com/Article/1795.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yimin11(yimin_11)了解更多最新移民政策 ,优惠信息。
日本移民
58796
您的私人规划师会在2小时内跟您沟通~

我们会对您的电话严格保密,请保持电话畅通。
公休假日可能会顺延,请您耐心等候。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