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哥华时间: 多伦多时间: 蒙特利尔时间: 登录/注册
北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加勒比护照
欧洲
德国
英国
希腊
意大利
法国
奥地利
爱尔兰
北欧
西班牙
葡萄牙
马耳他
塞浦路斯
亚洲
日本
新加坡
土耳其
中国香港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新西兰
瓦努阿图
 漫聊 2018.11.20 Oscar

德国、法国、意大利告急,欧洲进入分崩离析的前夜?

欧洲的分裂,正随着世界经济的命门被美联储步步锁死,而愈演愈烈。

微信图片_20181120160852.png

前面有英国退欧,后面的意大利、西班牙虎视眈眈。

欧盟最坚定的捍卫者、德国常青领袖默克尔,这段时间也不得不处理她的中年危机。

在经济向好的2017年,欧洲民粹再怎么猖獗,也阻挡不了非欧盟居民大量涌入。去年就创下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最多非欧盟居民入境生活。

1、此任过后,欧盟再无默克尔

现年64岁的默克尔近日向德国媒体透露,在干满这一任期后,她将不再竞选总理。同时,默克尔还否认竞选今年12月的基民盟党(CDU)的党主席。

这位执政了16年的老太太被认为是欧洲里唯一一个真正坚守着70年前世界大同梦想的人。

而她的表态,发表在了自己的阵营再险失一州的时间点上,明面上在为逐渐失去民心的CDU再拉回些选民,但隐喻不言自明。

在全球的极端民粹和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一个时代即将拉下帷幕。

近期,基民盟党在两大重点选区——巴伐利亚州和黑森州纷纷遭遇大挫折,支持率从巅峰时期下挫10%。

相比之下,票数大幅增长的是左倾政党绿党(Greens),以及右翼民粹、坚决反移民政党另类选择(AfD)。

另类选择党的其中一个党主席曾有句石破天荒的评论,他认为犹太大屠杀不过是“史上一粒鸟屎”。

德国的对外媒体德国之声就明确提出,默克尔欢迎难民的政策是分裂德国的罪魁祸首。就连特朗普都曾向媒体透露,他认为默克尔的移民政策对她的伤害惨重。

对发达国家而言,发达就是他们的原罪。

富有地区往往会吸引不发达或者战乱地区的人争相涌入。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拉美地区涌向美墨边境的上万人潮中,也发生在从中东、非洲战乱的国家涌入欧洲的百万难民中。

德国一直背负着上世纪的世界大战中屠杀人类的罪恶感,在面对国际苦难时总觉得自己有道义上的责任。

微信图片_201811201608521.png

所以,不像英法,它经常将人文道德关怀放在经济要素的前面考量问题。

据德国官方统计,2016年,德国就收到了高达72万份避难申请,位列整个欧洲的第一位,而自2011年战争爆发至今,德国已经接收了60万名叙利亚难民。

德国政府还提供难民非常高的资金补助。根据德国《寻求庇护者福利法案》,政府需要向难民提供住宿、食物、生活用品等最好是实物而非现金的资助。

而每个难民每月可获得354欧元的补助,只比德国普通人的社保少70欧元。

相比之下,对难民强硬的英国每月仅能得到200欧元左右的补助,只比该国求职者津贴高50%。

然而,为了赎罪作出的牺牲不可持续,德国在传统意义上从来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为了弥补战后经济繁荣所造成的劳动短缺,西德曾雇佣来自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劳工。

但是在德语中这些人被叫做Gastarbeiter,意为“客座劳工”,就暗指这些人并不会长久停留。

虽然欧盟成立以来,来自全球各地的“新德国人”激增,难民问题却仍是这个欧盟第一强国心头痛。

当然,难民们也不争气。

2015年12月30日,科隆的活动广场上大量女性被来自阿拉伯的男性性骚扰;

2016年12月19日的晚上,当人们都在柏林圣诞集市热闹地采购圣诞商品,一辆卡车突然冲进集市,造成12人死亡。

这是德国在ISIS恐怖蔓延全球以来,第一次恐怖袭击。

这还没完,2017年7月18日-7月25日的短短一周内,德国境内连续发生四起由难民袭击民众引发的袭击事件:

第一起是火车砍人事件,受害者都是来自中国香港的游客;

第二起是伊朗籍移民的枪击案件,至少9人死亡;

第三起叙利亚难民街头砍死孕妇,重伤其余两名路人;

第四起是发生在拜仁州叙利亚难民自杀式爆炸,导致至少一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些事件震慑了整个国家,民众的情绪发生了180°转变。默克尔的移民政策受到民众的谴责。

德国《明镜》杂志以“圣母默克尔”为题,把默克尔的脸部P在修女装束上,还严厉批评她不顾本国和欧盟的承受能力,大肆引进难民的政策。极端的德国网民甚至骂她“圣母女表”。

微信图片_201811201608522.png

人性总是这样,反反复复,物极必反。

2、经济走下坡,帅哥总统也没辙

默克尔决定从权利巅峰走下来,也侧面印证了她的政策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孤立无援。

法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去年马克龙成功上台,当时呼声特别高。但近来,这个一直在和德国争老大的国家,过得也不安稳。

法国的财政债务一直被诟病。根据欧盟统计局的统计,自1974年以来,法国就没有一个平衡的预算,而且已经连续11次超过自己的赤字目标。

2018年第一季度,法国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97.7%,仅次于葡萄牙,超过了欧盟的平均水平。

今年8月,法国财政部上调2019年的财政赤字率,经济下行让这个国家始终无法兑现平衡赤字的诺言。

就在不久前,欧盟向法国发出警告:你这几年来都没有兑现跟我们许诺的赤字承诺,还有你这预算草案,也和我们之前说的不一样啊。

马克龙这段时间被朋友建议要吃好喝好休息好,他是个工作狂,经常在半夜给工作人员发消息。

他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法国的财政赤字,还来自于刺激措施实施后,表现仍平平的经济。

最近公布的法国经济数据,虽比前两季度好一点,但还是低于法国央行的预期。

同样让马克龙坐立不安的还有不断下跌的支持率。上个月,在马克龙执政的第17个月,法国民众对他的支持率降至历史低点,仅有26%的法国民众对马克龙的工作感到满意,比他的前任好一点点,却比萨科齐同期的表现还差。

在浪漫的法国,工作狂是不可以存在的。民调公布之后,这位年轻总统的办公室便宣布给他连休三天假。

不过,面对亦敌亦友的默克尔即将离任的消息、法国国内的颓势,以及民众对自己的改革策略愈加不信任,马克龙的假期大概不会过得太安稳。

3、这才是欧洲危机的真正隐患

法国至少还是欧盟的捍卫者,而稳坐欧盟老三的意大利,其实才是大麻烦。

欧元区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欧盟GDP已经滑落至四年来的新低,第三季度的增幅仅为0.2%。而这一季度的意大利GDP增幅如何?仅为0%。

比法国更惨,这个国家的经济进入了停滞。

其中,借贷成本在上升是对GDP增长的主要打击。

今年10月,一个危机信号发出:德国和意大利十年期国债的息差已经毕竟400点,此前出现这样的现象还是在2012年欧债危机之时。

目前的水平在314个基点,仅略低于2013年初的最高水平。

但谁也不敢把意大利定义为垃圾级,因为这毫无疑问是把欧盟推向火坑。

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的债务负担超过2.6万亿美元,为全球第四高。该国债务占到了GDP的131%,是欧盟允许的两倍有余。

如果投资者的担忧情绪再起,触发意大利国债收益率飙升,意大利债务偿付便很可能失控。

而意大利政府的应对方法,是通过再度提高财政赤字。但是,方案被欧盟直接驳回,这在欧盟是史无前例的。

根据欧元区财政稳定条约,各成员国每年财政预算的赤字率不得高于3%,但意大利在其新财政预算案中,将赤字率抬高到了2.4%。

但从意大利目前的状况来看,不这么做,这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将更严重。

而这个国家还有个更大的隐忧——民粹主义盛行。意大利正被一个曾经旗帜鲜明反对欧元体系的政党——五星运动党和北方联盟党共同掌管。

与此同时,虽然意大利财政部长反复强调不会退出欧元区,意大利的政治不确定性也让市场对它是否能信守承诺抱持大大的问号。

就在半个月前,评级机构穆迪调低了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该机构批评意大利政府的预算案"没有呈现出与当前乏力增长相应的改革计划",但是五星运动党党魁却不屑一顾。

这几年,意大利青年失业率一直稳稳地守在30%以上。前段时间甚至还超过过35%,同一时期,欧盟青年的失业率平均在7%左右,最高也仅仅11%。

在这么一个大量青年失业的国家,骚动的年轻荷尔蒙一定会很“作”,为自己不成熟的政治理念胡作非为。

然而我们可能忘了,虽说是德国将法西斯推到了极致,但法西斯主义真正的发祥地却是意大利。

在全世界严重谴责之下,你在德国谈论法西斯主义、希特勒是禁忌,但在意大利,这个国家的民众不会忌惮于对它的推崇,民粹组织一不留神,就可能成为法西斯政党。

如果这次德意十年期国债息差真的上窜到400点,未必能有下一个德拉吉“不惜一切代价”地拯救意大利于水火。

欧盟的分裂,在意大利被无限放大。

4、欧元危急,老太太这步走错了?

默克尔宣布不再连任,对我们这些非欧盟人来说是吃惊和扼腕,但对于一些欧盟国家的人来说,却堪称一件“可喜之事”。

就在老太太宣布不再竞选党主席和德国总理之职后,欧洲主要股指集体收涨,特别是德国基准股指DAX 30领涨,德债价格则领跌欧元区主要国债。

欧洲的无冕女王下台,市场反而抗风险情绪上涨,这是什么逻辑?

一个解释是,默克尔执政时期的结束,标志着德国政治方向发生转变,将可能触发整个欧盟财政规则大转向,欧盟的财政政策或许会放松。这对欧盟的投资来说,是一大利好。

波兰、匈牙利和意大利,还有许多危机国家的政客认为,默克尔对希腊、塞浦路斯、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和意大利的金融和欧元危机的处理方法是错误的,认为过于死板和偏重节约。 布鲁塞尔欧洲政策中心负责人伊玛努利迪斯告诉德国之声:

“欧洲当然可以没有默克尔。当一个人扮演着领导角色时,比如德国和联邦总理,当然会有国家或政府对他的工作不是很满意。

因此,如果默克尔下台了,不仅在东欧,而且在南欧都会有人拍手称快。”

欧元区有个致命制度漏洞,让默克尔越陷越深,那就是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

怎么理解?整个欧盟的货币政策——放水还是紧缩,都是由欧洲央行说的算,但是财政政策却是各国独立制定。

欧洲央行的首要任务是物价稳定,而各国经济增长这事儿央行管不着,得各国自己顾。央行不会为了刺激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实行量化宽松。

加上欧元区的各国又国度自治,连语言都有十几来种,所以即使欧盟制定了财政政策协调机制,这沟通成本之高、效率之低,可想而知。

但各国在资源和人力上又分配不均,劳动生产率肯定会有差异吧?比如希腊和意大利都是制造业、食品、纺织业为主,而德国则是自动化,瞄准的是高端制造业来提高生产率,这样的差异导致了什么结果呢?前两者要用高于德国25%到47%的工资才能生产处跟德国一样的产品。

这就造成了冲突。

欧元区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对德国怨气最重,因为德国在跟他们相同的时间中,能生产出更多产品。

他们认为自己是牺牲了货币贬值的能力,让德国出口更有竞争力。

同时,德国的低价产品出口到欧元区其他国家,被当地人指控是仗着高生产率在搞倾销。

更有甚者,在税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生产率高的国家,往往物价就更低。

矛盾升级,这回连默克尔也控制不住。这位欧元区的实际控制者和维护人,因为保守的经济维稳政策而备受争议。

三年后,默克尔不再连任,经济萎靡的危机国家,等待久旱后的甘雨。他们能等到吗?

美联储继续加息、特朗普的关税战和新联盟、中国经济的引擎不再突飞猛进……放在欧洲决策者面前的局势,仍十分不明朗。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到版权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yu@yimin11.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站为 移民11,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本文连接
http://www.yimin11.com/Article/1256.html
关注微信公众号yimin11(yimin_11)了解更多最新移民政策 ,优惠信息。
德国移民 英国移民 法国移民
3715
您的私人规划师会在2小时内跟您沟通~

我们会对您的电话严格保密,请保持电话畅通。
公休假日可能会顺延,请您耐心等候。

我知道了